2017年10月16日 星期一

【溝通與表達】工作坊/靜宜大學2017.10.15

【溝通與表達】工作坊/靜宜大學2017.10.15

昨日,應靜宜大學的邀請,到學校裡針對TA開設「溝通與表達」工作坊。

工作坊開始,我便邀請TA們針對「溝通」這個詞,就他們認知的想法作詮釋。


綜合所有同學的詮釋,得到最大宗的結論是:「溝通就是兩人或兩人以上針對意見不同的議題,抒發個人的看法,並且取得大家的共識。」

這樣的詮釋,我很欣喜,因為學生們在課程一開始就啟動自己的思維,只要思維開始啟動,最艱難的部分也就啟動了。

針對這個詮釋,我舉了一個案例:一對母女,因為一個事件而相持不下,母親堅持要女兒在某個時間限制內一起去作某件事情,女兒卻因為礙於這個時間已經答應別人邀約,因此沒辦法陪同,母女兩因此沒辦法達成共識,女兒不想聽媽媽的,媽媽也不肯讓步。

我丟出第二個問題,請問:「溝通,代表著一定要有一個結果或共識嗎?當我們不認同對方的說詞時,該怎麼辦?

「溝,通」,象徵著一條水溝,暢通無阻,水可以從東邊流向西邊,自然也可以從西邊流回東邊,但是當兩邊都急著把水傾訴出去的時候,水就卡住了,而且越來越滿,最後溝渠就崩毀了,所以溝通一定得說到通,或一定得達成共識嗎?
其實,將「共識」這個詞,換成「接納」,也就是雙方(多方)理解對方想法,也表達自己的看法後,接納彼此的不同,如此一來,在溝渠內的水,就可以自由來去,不會堵住了

工作坊內,我設計了幾個體驗遊戲,請學員們用最自然的慣性姿態,詮釋「媽媽叫我起床,可是我想賴床」的對話(表達)。

我請所有學員,感受這個過程中,覺得對話是舒服或不舒服的,各自分享感受。

其中一個女學員,分享的是「過程是舒服」的部分,她說,當說她要賴床五分鐘時,雖然飾演她母親的人說只能給三分鐘,她卻覺得很舒服。我很好奇,明明她要的是五分鐘,怎麼母親給三分鐘,她卻覺得有被照顧到呢?

學員說,因為我現實中的母親,是不容許一分一秒的賴床,時間一到不是罵人就是打人,所以當飾演母親的同學肯讓她再睡三分鐘,她感覺好感動。

我看著這名學員,感嘆著家庭內父母的應對姿態,在在深深影響著每一個孩子的內在呀。

當面對衝突時,我們該如何表達自己?

一名學員分享了自己母親的衝突,我請現場的兩個學員分別扮演她及母親。

扮演著透過一次又一次的應對姿態在衝突後,所衍生出來的轉變,層層疊疊讓每個人都看見,在慣性姿態下,只會衝突或壓抑不斷,而不會有和解的一天。

我詢問飾演母親的男同學,在扮演的時候,面對這個女兒,你的感受是什麼?你在想什麼?

男同學說:「我覺得好煩,怎麼一直吵,都沒有結束的一天。」

我問他,那你希望你的女兒,怎麼作比較好?你會舒服一點

男同學說出令現場同學訝異的話:「我希望她永遠討好我就好,不要再站起來了。」

我不訝異同學會說出這樣的答案,因為這就是最寫實的家庭現場,站在母親的立場,要看顧的事物繁雜,她希望一切都聽她的,就沒那麼多紛爭了,這樣的想法,無可厚非呀。但身為孩子們,要如何在母親的慣性應對下,找到陳述自己的方法,並且接納母親,這才是這一天,我最想給學員們的課題。

溝通,是用好的方式表述自己,同時也傾聽對方聲音,並且核對對方語意,最後面對不同想法的時候,記得接納對方與自己的不同,這才是溝通的真諦呀!

ps.感謝靜宜大學給予後援部隊的支援,讓我能安心的帶著孩子一起去工作

======================

【李儀婷~親子教養溝通】工作坊(台北場、台中場)
課程總表:https://ez2o.com/54ZfT

一、【親子講座】台北場‧平日

●11/9(四):下午13:00-15:00
報名表單:https://www.accupass.com/go/familly3
ps.限額30人,額滿即關閉活動

二【一日工作坊】(初階:內含台北場、台中場)

1. 「台北場」:11/11(六)
報名表單:https://old.accupass.com/go/familly

2. 「台中場」:11/25(六)
報名表單:https://old.accupass.com/go/family2

課表:
1. 一秒讀懂孩子的情緒(非語言訊息):理解冰山理論
2. 三步驟解決親子&手足衝突:薩提爾模式的應對姿態
3. 五分鐘學會親子對話引導術:一致性的溝通姿態
4. 教養最終極的核心:建立孩子自我價值

#李儀婷的親子教養部落格https://goo.gl/XftzVi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Disqus Shortname

Comments system

Home Ads

Instagram

Press

facebook

About Metro