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年1月18日 星期三

【親子教養】柔軟是最大的剛強


【親子教養】柔軟是最大的剛強


「我改變孩子就會改變,但是我到底要花都久的時間才能看到成效?」
「我要怎麼在情緒來的時候啟動覺察?」
「情緒來的時候該怎麼讓自己停下來,避免讓自己做出憾事?」
這是目前最多人詢問我的三個問題。

關於第一個問題,我的答案是:「教養是一條需要靠時間累積的漫長道路,不是今天你打出什麼特效牌,立刻就能收到成效,因為教養不是為了改變孩子所使用的道具,而是以親子關係更融洽做為目標,努力向目標邁進的一個過程。」

至於第二個和第三個問題,則是同屬一個問題,答案是「只能努力去『練習』啟動覺察,讓自己身體記住那機制」。這聽起來有回答跟沒回答一樣,尤其剛開始下定決心要嘗試覺察的父母,特別難以進入,但學習就是如此,我們從襁褓中的嬰孩慢慢長大,也在適應世界的生活,一切都是嶄新的學習,一旦學會了吃飯用筷子,打噴嚏要摀嘴巴,騎腳踏車不需輔助輪,這些能力久而久之就會成為一種習慣,並且就會內化成一種反射機制,一旦需要派上用場,就會反射出適當的反應,如此而已。

舉個簡單的例子。
三三對妹妹說話的方式,一直是銳利且傷人,為此,我經常在這個點上和三三進行工作。我希望三三在言語表達上,是溫暖且和善的,因此我在這個點上工作的時間,已經長達好久,久到我已經記不住到底有多久了,中間過程一直是震盪的,沒什麼起色,但因為我對這件事情並沒有設限時間,對三三也沒有抱以高度的期待來壓迫她,只是在事件發生時,會提點她記得用正向的語言來和妹妹對話,因此在我沒有期待的情況下,我對此事也就沒有太多失望的情緒,只是一直默默的耕耘著,期盼用自身正向的說話方式,影響著孩子的習慣。
環境一直是個會影響一個人的習慣、姿態,甚至是情緒的重要成因,尤其家庭環境影響更是劇烈。

前兩週,發生一件小事,三三在才藝課因為肢體表現突出,受到老師稱讚,本來是很開心的一件事,但三三下課後,卻跟我說,她心情很難過,因為有個很要好的學伴,在老師誇獎她肢體很漂亮的時候,突然插嘴說:「醜死了」,三三很生氣,回說:「你很沒禮貌ㄟ!」但學伴也回嘴:「你才沒禮貌。」

孩子間的衝突,我一直都是樂觀看待,而且三三這個學伴是我從小看到大的孩子,我很理解他的性格與個性,我知道他不是存著惡意,只是他習慣如此,一遇到事件,慣性的就會說負面觀感,反射性的先說反話,其實話語裡根本沒有那個意思。因為是我很熟的孩子,他的母親也是我要好的朋友,所以我把此事向他的母親提醒,並且說明,我不在意孩子之間的話語,但如果她和我有相同想法,希望自己的孩子多去學習正向語言,倒是可以慢慢提醒孩子說話的方式,修正孩子說反話的慣性。

不過也許我言詞表達不準確,孩子的母親訊息接收錯誤,導致後來孩子的母親要求孩子去向三三道歉,惹的孩子有著滿腹委屈,倒是我對這個孩子很抱歉的地方,當下我向母親回以抱歉,也希望母親向孩子轉達我的抱歉,畢竟那不是我的本意。

回歸環境對孩子有多麼深遠影響,那事件過後,我再次向孩子的母親核對孩子會有負向的語言習慣,是否來自於生活中家庭的應對模式向來如此,母親回想過往,驚訝的表示確實如此,這些說話的習慣,都充斥於他們家庭的生活中。

這個學伴,和三三同齡,今年六歲,想要修正這個孩子的說話方式,需要花多久的時間?我無法準確的給出一個時間,畢竟,我在這個點上和三三一起工作了好久,我都還沒看到曙光,我又怎麼能信口開合胡亂回答?我只能用自己正向的語言,陪伴三三,並且抱以無限的耐心,守候三三的覺察能啟動。
就在前兩天,姊妹兩又發生了一件爭執的小事,我竟意外的捕捉到曙光,我太訝異三三的表現了!

事情很小,兩姊妹為了一個拼圖在爭執,拼圖原本是三三的,但在整理家庭環境時,我經三三的同意,把拼圖送給了川川,但隔一天,三三反悔了,三三執意把拼圖拿回去,惹的川川悲傷的哭泣。

對於三三反悔,把拼圖拿回去的行為,我是不認同的,但我也知道人隨時都有反悔的情緒,這是很正常的,因此我也不想強迫三三遵守約定,但面對川川的哭泣,她有她的委屈和難過,我也是理解且認同的,因此我對川川說,將來看到一樣的拼圖,我會幫她再買一份來補償她今天的損失。

川川聽到可開心了,立刻奔到姊姊面前,對姊姊得意又炫耀的說:「媽媽說要買一個新的拼圖給我,我有新的拼圖,你沒有~」
姊姊聽到立刻湧現出委屈的眼淚,一來妹妹講話刺激她,讓她心裡不是滋味,二來是因為她也想要有新的拼圖,她不想讓妹妹獨享新的拼圖。
三三越想越難過,於是來向我訴說她的渴望(希望有新拼圖),她問我,她能不能把拼圖還給妹妹,而我新買的那份給她?
我很坦承的對三三說,沒辦法這麼做,因為那份舊拼圖,還是嶄新的時候,是三三擁有的,而我會答應再買新的給川川,純粹是因為三三反悔了,我既不想強迫三三把拼圖交出來,又不願見到川川失望,權衡之下,才會答應買新的拼圖。
三三聽完,委屈的情緒如湧泉滔滔的奔流,她說,她還是覺得很難過,除了不能擁有新拼圖之外,她還要忍受妹妹對她說話無禮,讓她非常痛苦。
這部份的情緒我是理解的,我拍拍她,要她自己向妹妹表明自己的感受,開啟和妹妹溝通的管道,並且提供她說詞上的一點意見,我說:「你可以跟川川說,你這樣說讓我不舒服,讓我很難過……」
沒想到三三搖搖頭,她說,我已經想到我要說什麼了,你陪我去,我自己跟她說。
於是,我牽著三三的手,來到川川面前,川川當時低頭在玩著其他玩具,我輕拍川川的肩膀,我說:「川川,姊姊有話想跟你說,你願意給姊姊一些時間,聽姊姊說說話嗎?」
川川豪爽的放下玩具,看著姊姊。
這時,三三突然哽咽了起來,她說:「川川,我想跟你說『對不起』……」
我訝異的看著三三,不明白她為何道歉,只聽她繼續說著:「對不起,我知道你不是故意要對我說那些話的,你會說那些話,其實都是學我的,因為我以前說話就是這樣不好聽,我以前那樣對你說話,你當然就學起來這樣對我,所以我要跟你說對不起,都是我不好……」說完,三三埋首在我身上,哭的傷心。
聽到三三這樣說,我內心是震撼且激動的,我並不清楚三三是怎麼在複雜的情緒下,不但啟動覺察,還停止對川川的憤怒,這是連大人都很難去學習的,但三三在衝突發生的幾分鐘裡,把過往一切我使用過的好的應對姿態,內化成她的姿態,並且在衝突發生時,很自然的做出反射動作,這就是我一直在企盼的目標!
等待這一天,我已經想不起到底花了我多少的時光,是一年?還是兩年?但不管多久,我還是守候到了,這一刻是多麼讓身為母親的我感到驕傲與感動。
三三的示弱,並不會換來妹妹的訕笑,相反的,軟弱會帶來最大的剛強。川川聽了姊姊這麼說,立刻改變原本敵對的姿態,因為姊姊變柔軟了,川川的應對姿態也會跟著變柔軟,因此川川也急著跟姊姊說:「姊姊,對不起,我不應該那樣說話,讓你傷心的,之後媽媽買給我的新拼圖,我分享給你玩,你原來的拼圖都不用分我沒關係,我的分享就好了,好不好~」
我深深擁抱著兩女孩,立刻給予兩女孩正向的欣賞,讓她們的柔軟都有了價值,並且給予無限的力量。
我深信,在每一次的衝突,都是改變慣性姿態的契機,在每一次的契機,都給予正向的欣賞,孩子就能從欣賞中產生出自信與力量,覺察也就會在沃土裡發芽生根,如此不停的反覆著這些好的應對模式,不止孩子,甚至父母自己,自然而然就會將此模式內化成一種習慣,當下一次衝突又突然到來,情緒又在驚濤駭浪的波濤中翻滾時,覺察不知不覺就會被啟動,反射出正向的應對模式。
在「覺察」還沒內化成我們的反射習慣之前,我們能做的,只有不停的「練習」這一途徑,別無他法了。

2017溝通vs教養工作坊 瞭解更多:https://goo.gl/ZI1LZm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Disqus Shortname

Comments system

Home Ads

Instagram

Press

facebook

About Metro