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年4月14日 星期五

【鰻魚事件:家人還是客人】




【鰻魚事件:家人還是客人】

最近一直被詢問近日被風風火火傳播的教養影片的看法。

其實這個事件之所以會傳播得如此快速,有這麼多的人上去撻伐,我看見到的是每個人對原生家庭的憤怒。

每個人都奮力的用著自己走過來的觀點,投射,並且對號入座的去解釋影片中的媽媽立場,以及受害者小女孩的感受;那媽媽,變成了眾多人媽媽的縮影,而那女孩,則是眾多人自己的投影,因此眾多人便開始撻伐了,其實觀眾真正想撻伐的,也許是自己原生家庭的母親應對姿態。

讓我們試想,如果世界是一個大家庭,現下這位母親像個孩子一樣做錯事了,不管她是否真的學得教訓,或者是真心道歉還是假意道歉,她都已經嚐到網路帶來的效益,也承擔了事件發酵該有的的責任(接受輿論壓力與批評),而身為世界的主要掌權者(大眾),對這位做錯事的孩子(鰻魚媽)做了什麼樣的示範?

我看見的是,面對道歉,眾人繼續砲火全開的「指責」。

這和一個家庭裡常見到的應對姿態是一樣的,我們善於用「指責」的應對模式,即使孩子道歉了,父母也不相信道歉是真心悔過,所以就算孩子道歉了,父母仍繼續責罵,這樣的模式,和父母傳承給我們的慣性應對是否如出一轍?

長久下來,孩子從這樣的應對裡,會明白一個道理,那就是做錯事道歉也沒有用,而且還是會被罵,所以以後更不會輕易道歉,於是父母會開始抱怨,孩子做錯事情還不知悔改,性格頑劣極了。

但,真是如此嗎?

指責,向來是很容易的,難的是我們如何從行為下,看見孩子(鰻魚媽)的正向欣賞。

如果問我觀看影片有何感受,因為是斷章取義而來的影片,我觀看的感受自然是負面觀感居多,因為孩子在復頌母親的教養說詞,感覺是被壓抑,不得已才說出那番話,孩子並不是真正覺察到家人與客人之間的差異,才有的一番體悟而說出的話。

但是如果我們有心回顧這位母親過往的對孩子的教育,這位母親顯現出來的又是不同的風景,母親是那樣的有創意有想法,不停的帶領孩子去實驗生活,這樣的母親,陪伴孩子去體會生活,亦是值得去學習的。

我們單從一個片面,很容易看見缺點,看見旁人的缺點很容易,但看見優點很難,在這個議題上,眾人指責事件的母親缺點亦是容易的,但若是能從事件的背後,看見母親行為底下的冰山顯現出來的訊息,我們很容易可以去感受身為母親的渴望與價值。

我們是學習性的動物,我們一輩子都在從錯誤中學習成長,孩子如此,父母也更是如此,事件中的母親若已從這件事中學習成長,這不就是眾人所期望對孩子最好的回報了嗎?

若從我的觀點看此段影片,真的有覺得不妥的地方,只有一個,那就是與我的教養信念有點扞格,我經常對孩子說的信念是:孩子,不管你乖,還是不乖,我永遠愛你。

愛不該是拿來脅迫孩子乖或不乖的工具。

相同的,對於鰻魚家人還是客人的影片,我想對孩子說的是,孩子,不管你收不收玩具,你在我心裡的位置,絕對不會是客人,因為你永遠都是我最愛的家人。

家人,是重要的親密關係,因此也絕不該淪為是拿來脅迫孩子收玩具的話術。

ps.照片來源:網路

★「李儀婷的親子教養」部落格http://sama321.blogspot.tw/

===================

#2017溝通vs教養工作坊 瞭解更多:http://sama321.blogspot.tw/2017/02/vs.html#more

【溝通vs.教養工作坊】

孩子很調皮,怎麼講都不聽?
想要孩子專注聽話,關鍵在於父母!
父母學會用心,孩子就學會專注;父母學會傾聽,孩子就學會溝通!

教養的關鍵在於大人們說話的姿態

每天給孩子一個欣賞,創造正向說話的家庭文化習慣,開啟和諧的親子關係!

課表:
1.一個事件,四種姿態:檢測自己是哪種父母
2.三步驟成功溝通術:一致性的溝通姿態
3.五秒改善親子關係:超越情緒,做回自己的主人
4.教養最厲害的絕招:自由vs.陪伴
導師:李儀婷/親子教養家。未來family平台專欄作家、月子中心新手媽媽育兒專家,以及「走電人電影文化事業有限公司」總監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Disqus Shortname

Comments system

Home Ads

Instagram

Press

facebook

About Metro