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8年1月11日 星期四

【鬆綁框架:一致性,是可選擇的】

【鬆綁框架:一致性,是可選擇的】


「要怎麼做到一致性的應對姿態?」

這是我在講座或工作坊之中,聽見學員最多困惑與提問了。

比起如何做到一致性,我更想回饋的一個重要的訊息是:一致性的應對姿態,是可選擇的,並不是唯一的準則。

尤記得習薩提爾模式初期,我總是把一致性的應對姿態,當作是應對的唯一表現,唯有拚命的往一致性的應對趨近,逼迫自己永遠的一致,才是對的。

因此,在家中,無論遇到什麼事,或,孩子怎麼爭執,我總是先壓抑自己的情緒,並且在壓抑的情緒中,處理各式問題,久而久之,我感覺內傷的很。

努力一段時間之後,我不僅這樣要求自己,也期望別人往這個目標趨近,於是,活著變成一件很痛苦的事,因為不理解一致性的真諦,一昧的只想要自己表現一致性,誤以為一致就是以平靜、平和、不生氣的方式,與他人說話,這就是一致。但,事實上,這是不人性的一致性,因此我自以為的一致性,簡直難如登天,根本無法趨近。於是,人生就一直處在壓抑情緒藉此達到「一致性」的姿態,接著螺絲鬆脫情緒奔流而陷入「自責」的情境,接著覺得人生好累為什麼千錯萬錯都是我的錯……等階段,人生便呈現不停的在這三個階段來回反覆。

在摸索一致性的過程,也容易帶著過度主觀的觀點,看待他人。

記得以前,每每回台中,崇建開車接送我去車站時,開心的和我分享他能開車真好,因為這樣不僅能開車送我,演講也能自己駕車前往。

每每聽到崇建這種回答,我都感到非常的困惑也痛苦,因為從前的他,曾經信誓旦旦說,他這輩子絕對不要學開車,因為養車、開車都是累人而且很犯傻,他曾說,他有那麼多朋友可以開車幫忙他,他又何必自己去學開車、買車,辛苦自己而已。

因此,在面對他讚嘆自己能開車是一件幸福的事時,我總會想起他從前那番太過絕對的言論,因此總覺得他對待自己的人生是不一致的。

現在,回頭看待過去的回頭路,覺得不覺莞爾。因為,拿一致性來要求別人,要他人的人生從過去到未來都要信念一致,這和薩提爾模式裡應對姿態的一致,不但不一樣,也過於荒謬,畢竟要求人的表達要永遠一致,未免也太殘忍了。

因此,說到底,一致性的應對姿態,只是薩提爾女士所提供的一種比較溫和,既能傾聽他人言語,也能表達自己內在的一種表達方式而已,但他絕對不是唯一的表達方式。

換句話說,一致性的應對姿態,是可選擇的。

在薩提爾的模式裡,四種求生存的姿態之外,第五種便是一致性的應對姿態。初進入薩提爾模式的學習者,總以為只有一致性是好的,是唯一的目標,卻忽略了其他四種求生存的應對姿態各自有各自的資源,也各自有優點。

確實,一致性的應對姿態,是非常好的溝通境界,尤其是運用在人與人對話時,一致性是最佳的溝通姿態,但,也別忘了,人是精彩多樣的,也就是說,人擁有各種資源與優點,如果只要求自己趨近一致性,那便會抹煞了其他姿態的資源,例如:指責,會有領導資源;討好,會有協商資源。超理智,會有邏輯資源。打岔,會有幽默資源。

因此,現在的我,在看待他人學習薩提爾模式,為了追求一致性的應對姿態而窮盡自己所有力氣時,我會邀請他們,趨近一致性時,要慢一點,並且比她們想像中的慢,要更慢許多,因為情緒,只要不在傷害人為前提下,都是健康的表現,因此如何抉擇每一次對話時的姿態,承擔每一次我們所抉擇的後果,才有可能發揮每一個人的特殊資源,而一致性的姿態,則是眾多選擇的其中一個選項而已,不是唯一的準則,實在不需要被這牢籠永遠的框架了。

比起一致性,接納自己的情緒表現,欣賞自己的資源,顯得更為重要得多。

#照片攝影:李崇樹 
======================

【李儀婷的親子教養與溝通工作坊】
課程總表https://ez2o.com/54ZfT

課表:
1. 一秒讀懂孩子的情緒(非語言訊息):理解冰山理論
2. 三步驟解決親子&手足衝突:薩提爾模式的應對姿態
3. 五分鐘學會親子對話引導術:一致性的溝通姿態
4. 教養最終極的核心:建立孩子自我價值

場次:
高雄場:2018.3.17(六)https://ez2o.com/0b5uB
台北場:2018/04/14(六)https://www.accupass.com/go/familly1

#李儀婷的親子教養部落格https://goo.gl/XftzVi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Disqus Shortname

Comments system

Home Ads

Instagram

Press

facebook

About Metro